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田立克-邊緣上的神學》書評

莊信德:〈最核心的邊緣:《田立克-邊緣上的神學》書評〉,載於《山道》22期,蒙作者同意,轉載於此。

田立克(或譯蒂利希)研究在近年的漢語學界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但是真正具有學術性的研究作品,除了中文大學的賴品超教授外, 就是陳家富博士這部最新的田立克專題研究。 陳家富博士師承賴品超教授,一脈相承嚴謹的治學傳統。基本上,陳家富博士從田立克神學原典的收錄,到田立克神學各領域相關研究的收集都下足深厚的功夫, 對於任何一位有志從事田立克神學的研究者而言,陳家富博士的新作《田立克-邊緣上的神學》不僅樹立了漢語田立克研究的里程碑,更具有重大的學術貢獻。本文基本上從主題鋪陳的時序,對於陳家富博士的作品進行評述。

首先,陳家富博士從全書第一章的破題「神學」,便站穩了田立克神學在「主體參與」的運思基礎,進而傳達出極為深刻的存在神學韻味。陳家富博士清楚地揭示出田立克神學對於「方法與主體」的同一性邏輯,讓本章構築出一個「結合」的神學意向,並據此從田立克對基督論在普遍性與具體性之間的結合出發,進入田立克聖靈論對參與和開放之間的結合論證。這個觀察確實把握了田立克系統神學卷二,到卷三之間的主題發展。

接下來,陳家富博士處理了漢語學界少有人關注的「巴特VS.田立克」的深層辯證,儘管論述軸線的發展採取了「田立克論巴特」的形式,但是卻能夠清楚地指出兩者在辯證神學進路中的重要差異,技巧性地引導讀者從巴特的辯證理解,「提升」到田立克的辯證理路。特別是藉由田立克辯證神學中重要的「新教原則」(Protestant Principle)分析,以及推導出黑格爾語式的綜合精神作為田立克辯證神學的註解,讓田立克辯證神學中的動態意涵一覽無遺,委實是一個精準的評述。事實上,田立克在許多神學論述的中似乎都將巴特作為預設的對話者,不論是他著名的超越上帝論,抑或是他在系統神學第三冊巨大篇幅的聖靈論中,對反出巴特在聖靈論上的相對薄弱。

在論述辯證精神之後的,陳家富博士選擇從聖靈論入手詮釋田立克的三一論,筆者認為本章的書寫反映出陳家富博士對於田立克神學整體性的研究深度。因為,陳家富博士選擇從「永活的上帝」(Living God) 入手作為主軸的鋪陳具有深刻的洞見。因為該詞不僅底蘊了田立克上帝論的動態特質,更是具有論述的方向性。首先,就底蘊而言,「living」一詞不僅確實地表達出上帝主動臨在的「過程性」意涵,也同時開出一條神人會遇的方向。特別是陳家富博士緊接著,從living導入三一論的討論,更是非常正確的詮釋進路。相較於Lasse Halme 在《動態與形式的兩極-論保羅田立克思想中的基本張力》(The Polarity of Dynamics and Form – The Basic Tension in Paul Tillich’s Thinking)一書中所前設的極性構思與張力進路, 陳家富博士將「自我統合」(self-integration)、「自我創造」(self-creation)以及「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作為聖靈工作的過程,並將之關聯於三一論範式上帝觀的結論,是非常富有深度的整合性思考。

在《田立克-邊緣上的神學》一書中,筆者最為欣賞的段落就是陳家富博士處理田立克對科技與生態的「詮釋性進路」。一如第五章的開端,陳家富博士已經清楚地指出,學界對於田立克論自然的研究仍舊是鳳毛麟角,直至90年代才開始進行爬梳。 單就這點,陳家富博士將田立克文化神學應用在科技文明的研究,以及挖掘早期田立克自然神學中的生態神學意涵,已然具有先鋒的意義。筆者認為田立克研究之所以在當代仍不斷具有再詮釋的意義,正是陳家富博士在科技文明與生態神學兩章中所開出研究成果。因為科技作為一種實存經驗,一如所有人類世界的實存主題,都應當藉由神學的辯證性格,獲致其「解構/建構」的創造性轉化位階。陳家富博士在這兩章的論述中,實踐了田立克神學對應時代議題的「相互關聯」精神。此外,讀者尚可在第六章當中,見到陳家富博士對於田立克與其博士指導教授謝林之間思想承繼關係的深度理解。

根據薛普士(Maurice B. Schepers)的研究指出,田立克教會論的首要任務,在於明確地確認「屬靈群體」(Spiritual Community)的涵意。 陳家富博士在第七章處理田立克的教會觀時,非常準確地從聖靈臨在的概念出發,並且闡釋了田立克教會論最精華的「由潛入顯」構思,不僅將屬靈群體的動態意涵充分地表達出來,更是將聖靈臨在的神學主題清楚呈現。如果從敘事的完整性來看,較為可惜的地方在於,陳家富博士僅僅使用全章的一半篇幅直接處理田立克極富特色的「聖靈教會論」。儘管從前半段的鋪陳對於後文的理解具有奠基的企圖,特別是藉由「新教原則」的構思,作為連接全章的敘事主軸具有主題發展的一致性。但是就聖靈教會論的實質闡述來看,則力有未逮。

因此,就田立克神學的敘事邏輯而言,陳家富博士的進路可以接受,但是就田立克在系統神學第三卷的聖靈教會論本身來看,則在「由潛入顯」的論述上稍顯不足。一如安伯斯特(Carl J. Armbruster)指出,田立克將教會置於社會的脈絡中,來理解其所具有的功能時,是強調出教會的「中介性意涵」(mediation)。 也就是說,教會在屬靈群體的實踐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個部分陳家富博士在該章並沒有具體地呈現出來。例如忽略了三個教會/社會關聯功能,所展現出三條不同的關聯路徑,分別是「沉默的相互滲透」(silent interpenetration)、「批判的判斷」(critical judgment)以及「政治的制度化」(political establishment) 在田立克的構思中,這三條路徑並非是單向進行的,而是雙向地交互影響著,教會一方面可以從社會向他的滲透、批判、規範中,經歷社會這個潛在性屬靈群體的祭司、先知、君王意涵的實現;同時也可以更為主動地扮演中介的角色,將祭司、先知與君王的功能展現出來,以作為對潛在性屬靈群體的積極轉化。

最後,筆者認為陳家富博士的作品在章節的編排上有「可議」之處。首先,就第一章的主題「神學」來看,內容所牽涉的基督論,與第四章的基督論具有內在關聯性,第三章「三一論、聖靈與創造」則是與第八章「田立克的神秘主義與三一論」有著主題的發展性,第五、六、九章,則是在此在範疇上有著邏輯的親近性。這固然是因為本書的寫作並非針對單一主題進行論述,但是如果能夠在章節的排序上進行一些更動,可能方便讀者在一種範疇邏輯的基礎上進行理解。

結語:
陳家富博士的作品對於促進漢語神學界的田立克研究,有著非常深遠的指標性價值。特別是因為陳家富博士在該書中,呈現了漢語神學界對田立克研究鮮有的學術深度,以及展現了其閱讀的廣度。前者可以在全書各章中清楚見證,後者則是在第十章「近年西方與漢語學界的田立克研究回顧」充分展現出來。陳家富博士細心地羅列近年來田立克研究的中外素材,為接續的田立克神學研究者提供了極佳的發展方向。全書對於田立克邊緣性格的神學研究而言,研究樹立了最不可忽視的核心基礎!


非文本後記(本段落不列入書評內文)
p.56第二段第四、五行的「墮坎」是否應譯為「墮落」
p.63第一段第四行「重新」應為「更新」
p.77第二段倒數第三行「卻調」應為「強調」
p.77第四段第三行「又架接著」的「架」字應為綴詞
p.146第二段第一行「依賦」應為「依附」

作者乃東南亞神學院神學博士,現任職台灣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