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8日星期三

師徒之間

最近看賴品超教授的新作《傳承與轉化》,被自序、附錄和後記所吸引。這三段文字都關於他的老師沈宣仁教授,賴品超直言受沈的影響很深:

「是他教導了我對傳統的重視,對時下的神學潮流需要持審慎、甚至批判性的態度;他對博雅教育理想的堅持是我所追隨的;對於活在邊緣上並在其上作神學反思,我們有著類似的經驗;對神學之作為一種朝聖旅途上的神學,我們有相近的體認;對中文/漢語/華文神學及其教育的發展,我們有相同的夢想;甚至連在神學家及流派的喜好上也有不少的共同興趣 …」

顯然,書名的「傳承」隨了指各神學宗教傳統的傳承外,這種師徒間的學統也是另一種傳承。中國人的師承觀念很重,背後其實隱藏著對老師的學養的要求和重視,在沒有大師的時代,能追隨一個傾心的老師實是一種福氣。沈宣仁教授已過身,賴品超特在附錄中刊載了兩封沈宣仁給他的電郵,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學生的關愛、照顧不足的歉意、見學生學有所成的欣慰滿足,並對學生能承繼自已學術視野的那份感懷。作為學生能得此隻言片語,自當在學術路上走得更輕鬆和把握。

傳道、授業、解惑,這三種老師的使命似乎離開我們的教育體制很遠,今天我們的老師又能有幾人能擔此重責。曾聽說某神學教授只著眼學生論文的錯誤而從沒加以指導。蓋今天學者已為教育行政人員,開會多於看書,寫計劃書找錢多於寫論文,見校長多於見學生。我想,這就是我們懷念沈宣仁教授的原因。 賴教授當年有幸受業於他,是幸也是緣。

賴品超在後記中談到 dreamer,慨嘆現今 dreamer不多,失去一個 dreamer但仍渴望找到另些 dreamer,無論是在夢中或是夢醒。透徹出他的孤單。望他繼續造夢下去 ……

我以前每逢到辦公室找賴教授,他一定在,無須預約不用通知;但現在他總不在,聽說開會去了 … 現在收他給我的電郵,常是下午六時後發的。

師徒間是一種緣,相互影響,教學相長,一生受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