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於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總是對死亡有種神秘、恐懼和害怕的切身感受。我們從小就教導,對於死亡要諴默、安靜,在靈堂等地方要保持肅穆,慢慢地,其實我們不懂得面對死亡,不懂得安置自已,不懂得面對別人的死亡。
好幾次親人和朋友離世,愈發覺得安慰說話的貧乏和無力。「節哀」、「不要難過」和「保重身體」是僅有的,你還可以想得更多嗎?中國宗教傾向美化死亡,把它視為早登極樂、仙遊等等,基督教自命是對死亡有深刻教導的宗教,但也不見得我們對死亡很瞭解。當然,沒有人能對死亡瞭解,但倘若基督被害埋葬,第三天復活,意思就是祂經歷死亡,身陷真正死亡當中。
現代人趨向將死亡排除在正常生活當中,當親人離世,我們會找其他人負責遺體儀式落葬,一條龍服務,從親人死亡那刻起到入土為安,我們可以碰也沒碰過屍體!中國農村習俗會把先人遺體放在家中,追念思想和共處,也就是學習與死亡共處。倘若基督教要說:未知死,焉知生。我們就不要太快太輕鬆講復活!
明白家人的難過,復活安慰訊息的重要,叫人帶來安慰和動力,我身歷其中完全明白。但太輕易宣揚復活,會否忘記與悲哀的人同哀呢?別人還在追念甚至還在與神爭論時,你告訴他復活的訊息有意義嗎?有時真難明白,在安息禮拜中有些牧師還會把握機會傳福音,華人教會什麼都以傳福音為重,無奈!
教會能否教導我們應怎樣安慰人?怎樣以經文來勸勉人?你總不能跟人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吧?!歸根究底,我們真認識死亡嗎?我們願意與死亡共處嗎?倘若基督復活的身體是留有受死時的傷痕,是否提醒我們復活和死亡是連在一起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