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神學史稍有認識的都知道,在二十世紀初德語神學世界中出現過一場「辯證神學」運動,這場被學者稱為辯證神學的運動在神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它將歐洲十八十九世紀以來的新教神學 (或稱為自由神學) 給予最嚴厲的攻擊,並為近代新教神學的發展奠定根本性的基礎。
據黑格爾 (Hegel) 的辯證法邏輯而言,「辯證」意指兩種對立之物件,正題與反題間經過矛盾的對立後綜合和提升到另一合題中。這種類似的觀點被廿世紀初的一批神學家所挪用,他們基本上反對自由神學所隱含的那種神學人類學,企圖透過分析人的宗教體驗來理解上帝本身,同時對於他們所認為的那種科學化的宗教歷史法採取批判的態度。辯證神學宣告神與人、上帝與世界有著一種辯證上的矛盾,當中存在著極大鴻溝,這鴻溝無法透過人的宗教性或歷史批判學來跨越,只能從上帝那邊出發。「不再是我們抓住上帝,而是我們被上帝抓住。」
其實,辯證的思想可追溯到路德的神學,路德的「律法與福音」、「神學與哲學」、「揭示和隱藏的上帝」和「榮耀的上帝和十架的上帝」等等,都顯示出某種帶有對立而統合的神學。辯證神學的重要成員巴特 (Karl Barth) 早年受業於自由神學,但已經受其老師馬堡大學的哈曼 (Wilhelm Herrmann) 思想中的辯證原素影響甚深。巴特無法同意自由神學中辯證中兩極的平衡穩定狀態,他認為上帝的「是」必然克勝上帝的「否」,這種「是」的最終勝利把辯證帶進更高的統合當中。
依此,上帝啟示自身於基督內在生命並給予我們的自由神學觀點,被巴特修改成為:上帝啟示自身於基督的啟示的客觀真實當中。一切收歸於上帝自身當中,惟獨上帝展開整個神學的探索,而非人的內在宗教經驗。辯證神學告訴我們,神學真正的起始點在於上帝,一切人為的努力 (包括神學本身) 都是相對的,一切都是恩典,所以這是一種極盡謙卑的神學,但同時又是極盡批判的神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